close


因為忙碌與變動近一年沒有寫分享
, 也因為太過困惑於自己所走過的路, 所處的位置與要前進的方向, 於是連下筆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我從來都不屬於天資聰穎的人, 大多數時候會需要完整地走過人恆過, 然後能改; 困於心, 衡於慮, 而後作的旅程。至於需要花多久, 這中間的意義何在, 或許, 再過一年半載, 或更久, 我會能比較明白, 能夠接納。

 

這一年常想起約書亞。
常在想, 究竟當約書亞相隔40年與以色列人再次站在約旦河前時他在想什麼?
他是如何做準備? 每當他想起當年時他是甚麼樣的心情?
他是如何面對曾經的失敗以及可能再次失敗的恐懼?

 

可能因為我會害怕, 所以當我看約書亞時, 在我眼中(或自己為)他再次站在約旦河前, 是害怕的。因為不管可以做出多少歸因證明第一次的失敗錯不在他, 但不可否認的當以色列人第一次站在約旦河前時, 不在乎約書亞有多少才能多驍勇善戰多有群眾魅力甚至多有信心  神有多favor, 外加空前絕後歷史上僅此一次的摩西加持, 他所處的團隊犯下致命的錯誤以致於帶來不可挽回的失敗。而一個失敗就是40年的代價, 於是他們重新準備了40年為了下一次的捲土重來。當他再次站在約旦河前時, 不管看起來多有信心勝算有多高, 客觀條件並沒有改變, 沒有人能保證新的團隊就具備了跨越約旦河的條件, 而條件備齊了也沒有人能保證就一定能跨越40年前的那條河 --- 嚴格說起來前一個團隊連嘗試都還沒有就已經敗陣了下來, 所能給予參考的經驗值其實相當有限。倘若這次又失敗了呢? 他還會有再一次的機會嗎?

 

而約書亞處理這渴望已久的second chance方式與第一次也很不一樣。應該說第二次approach約旦河的過程中沒有一點與第一次一樣: 約書亞不再派領袖群組成的間諜團去勘查迦南地, 他直接派兩個間諜去勘察耶利哥城; 他也沒有讓間諜分享勘察到的敵情給以色列民, 而是就決定了要攻打的對象。他沒有讓以色列人民有猶疑的空間或選擇的餘地, 他派各官長去傳達給所有駐紮的以色列人民, 告訴他們, “預備食物, 三天之內你們要過這約旦河。就算是決定定居在約旦河以東的以色列人也要跟著過河去幫助自己的支派打下城池才可以再回來。

在領導上, 摩西偏向集結眾人意見, 諄諄規勸安撫, 留下紀錄的部份顯示著相當關係導向的風格, 而約書亞雖然是摩西一手栽培出來的, 但他的領導風格卻是相當目標導向, 並且有清晰的策略與步驟, 偏向集權 --- 當然這跟當時的情況有關, 畢竟當約書亞接手帶領以色列的位置時, 除了迦勒以外整個民族已經沒有耆老, 甚至沒有與他同一輩份的人, 沒有人比他講話更具有權威性, 不像摩西需要以一個半外來者的身分加入原先的領導層, 但很難說這樣的差異除了個人風格與環境外, 跟約書亞曾經經歷過40年前的失敗完全沒有關係。

 

而如果這樣的約書亞, 有過被過去的失敗所壟罩的約書亞, 能夠再次站在約旦河的東岸, 並且承擔起所有的責任, 帶領以色列度跨越過曾經的失敗, 等待40年後洗去在他們身上曾經被埃及奴役的羞辱, 那麼他的秘訣是甚麼? 這麼多年的經驗使我知道標準答案是甚麼, 但是我想知道的不是最後總結出來的結論, 我想知道的是他的心情轉折, 是那段過程, 他如何走過那段旅程, 能夠走出過去的羞辱與陰影以致於他能帶領以色列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sh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